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家思想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道德经》又叫《老子》,是道家的经典书籍,里面记录着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经典思想,“不争”思想算是道家比较经典的思想了。

要理解老子的“不争”思想,首先需要理解老子的“无为”。“无为”是道的一种特色,所以,从“道”的角度来理解“不争”谈谈你对道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不争”也是“道”的一种特色,不过,“无为”之中,往往透露着“不争”,在二者相辅相成下,道之“成就万物而不居功自傲”的特点得以彰显。

虽然我们可以从“道”的角度来理解“不争”,但是,我们同样可以从“道”以“不争”而获天下之拥戴,来总结一些处世智慧。也就是说,“争”往往会让人失去更多,相反,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是谦逊且“不争”的。而正是这种“不争”,反而成就了他,这便是老子“不争”思想的巧妙之处了。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1、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

毋庸置疑,“无为”是道家之“道”的特点,“不争”也是。但是,如果想要更深层次地理解“不争”作为“道”之特点的合理性,我们需要重点理解一下“无为”作为“道”之特点的合理性。

(1)道的“无为”

在《道德经》,也就是《老子》一书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一句话十分经典,一提到道家老子,大家嘴巴里大抵会说出一句“无为而无不为”,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是因为道之“无为”确实是道家的特色,毕竟世人汲汲所求的皆为“有为”。老子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大赞“无为”,还说,我“无为”比彼“有为”更加“高明”。

高明在哪儿呢?按照老子的逻辑,老子这是在说,“无为”可以“无所不为”,“有为”反而处处受到限制,更别谈“无所不为”了。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老子的逻辑是不是看上去有些个矛盾?这种矛盾也仅仅是看上去而已,其中蕴含着老子深刻的辩证思维。

老子的“无为”与“有为”,中间许多时候其实隔着一个“人为”,而这里的“人为”不是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不好的,而是代指“带着私心”的行为。

“道”之所以无为,是因为“道”属于成就万物的存在,如果“道”有人身上的“私心”,那么成就万物便是无稽之谈了。毕竟,在私心的指导下,万物的生长更多像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且这个“顺我的”,还要看“我”喜欢不喜欢。

“道”是没有“我”这个概念的,它是没有偏私的存在。正是因为没有偏私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所以才能成就万物,于是万物在没有偏私干扰下,得以在其最适宜的状态生长。所以,道的“无为”,不是不发挥任何作用,而是不发挥带有“私意”的作用。所以这才有了“道之无为而无不为”的经典言论,侯王如果能够把握道的“无为”,或者说“无私之为”,让天下子民在其最适合的状态下安居乐业,这天下自然会自我化育,而侯王自然也会成为众望所归的存在。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2)“道”之“无为”里的“不争”

理解“道”之没有“私意”的“无为”,我们大抵也能理解“道”之“不争”的特点了。虽然“无为”和“不争”都是“道”的特点,但是我们不难看出,“道的“无为”,实则就透露着“道”的“不争”。

“道”为何能够“无为”?因为它无“偏私”,继而能够成就万物。那么这个“偏私”仅仅只是指向外在万物吗?不,也包括“道”本身。也就是说,道不仅对于“万物”不会去偏私,即便是对于自身,它亦不会刻意去维护自己。

因此,“道”虽成就万物,但是却依旧甘于处下,不会因为自己成就万物的伟大功绩而自我标榜谈谈你对道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自我彰显,这其实也是“道”之无为的体现之一。而从道之成就万物不为自我彰显、自我标榜来看,这其实透露着“道”之“不争”的特点。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同时,与“无为”成就道之“无不为”一样,“不争”也成就了“道”成为众望所归的存在,因为“道”之成就万物的“不争”和“无为”,才能让道持续“无不为”,而这种“无不为”下的“无为”和“不争”,则让万物不请自来。里面精妙的逻辑,值得大家好好体味。

2、道家“不争”里的处世智慧

老子之“不争”里的处世智慧,可谓是十分深刻。在《老子》一书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直接从为人处世上来理解,满满都是处世智慧。老子这是在说,不自我表现的人,往往心明眼亮;不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头脑清醒;不自我夸耀的人,往往能成就自己的功劳;不自高自大的人,往往可以获得长远发展。(圣人)因为与世无争,所以天底下才没有人可以和他争。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在逻辑上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圣人连“争”的想法都没有,即便别人想和他争,但是圣人不参与,不理你,这个“竞争”关系还如何成立?所以逻辑上,因为圣人不争,天下没有人可以与其争,是成立的。但是,这种解读,还略浅,如果就处世智慧来深挖其中内涵,就能体会其中的精妙了。

为什么不自我表现的人,可以心明眼亮?因为一个不喜自我表现的人,不会被争先的欲望蒙蔽了眼睛,思维比较客观。毕竟人如果心里有想要的东西了,往往会因为盯着那个东西,而选择性忽略其它事物,继而考虑问题略失理性。不自以为是的人可以拥有清醒的头脑,也是这个道理。

而不自我夸耀的人,可以成就自己的功劳,大抵便是因为,夸耀者的心态,更多是处于炫耀,炫耀难免有“骄傲”情绪,骄傲会让人心浮气躁,难免有些不那么脚踏实地,反而会影响自己。而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没有自我夸耀心思的人,反而能专注于手中的活儿,继而获得傲人的成就。同时,不自高自大可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其中逻辑合理性也是一个道理。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也就是说,“不争”并不是说一个人“实力不够”,也不是要人得过且过,而更多指的是心境上的成熟和平稳。毕竟“不争”之对立面“争”,给人带来的,无非是类似那种傲视群雄的“快感”。而这种“快感”,则容易让人心浮气躁,继而被欲望与骄纵之气蒙了心与眼,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脚下的路。

也就是说,“争”不仅可能会受到外界的排挤,甚至还会让自己看不清自己,而越是有实力的人,心境往往越沉稳,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是傲气,而是能力等更方面实事求是的提升。这种有能力,而又谦逊不争的人,谁不喜欢呢?所以,心境沉稳,谦逊不争的人,自然是左右逢源,而让“天下”不请自来的存在了。

3、结语

最后做一个小总结,“不争”和“无为”其实都是道家之“道”的特性,而道家之“无为”的特性中,其实也透露着“道”之“不争”的特点。正是因为“道”的无偏私之“无为”,所以才能成就万物。而道之所以能够如此宽容广博地成就万物,则与其不居功自傲的谦逊有关,也就是“不争”。

道家经典思想之“无为”与“不争”思想

“不争”亦能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不争”并不是叫人得过且过,而是告诫人们谈谈你对道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强的人,绝对不是技艺上的一流就够了,还要拥有强大而平静的内心。有时候,限制人成长的,不是自己的学习时间,而是自己“骄傲”的心境。所以,“不争”对于一个人的提高很重要。

标签: 万物 老子 成就 道家 心境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