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哲学思想

生物技术跟踪人脑思考过程,是做不到的

生物技术跟踪人脑思考过程,是做不到的

谢邀!好像“自我”无法客观。精神和客观感受距离太遥远。现在的生物技术想要跟踪人脑思考过程,然后使用客观方式记录下来,是做不到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所谓客观指的是可感知部分,可见、可闻、可听、可触;进一步而言,是精神建模,然后类比观摩,比如显微镜哲学思想方法上的辨析,我们认为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就是眼睛看到的样子;进一步而言生物技术跟踪人脑思考过程,是做不到的,使用抽象符号和感知的或者已经得到的理论去表示这种感知,比如现代物理学。所以,客观这东西,是分层的,不是绝对的。

17世纪的那些哲学理论大部分都没用,发明的一些概念或者说词汇可以保留。比如客观,唯心,这些现在一般都不如当初那样作为一个理论出发点。现在的这些词汇,只是引用当初的概念,对于某些理论作出描述。

我不读中国人的哲学书。因为那些人包括我自己,不管是胡适也好,冯有兰也好,没有从小开始从符号到文章的命题逻辑训练。所以,对于最有效也最基础的逻辑掌握不好。这种不好怎么说呢?不是说会犯错误,而是使用命题逻辑嵌套来实现内容表述。

历史以来哲学只有两种,一种叫做逻辑学,一种叫做“科学”。前者发明适合人脑的思维工具,后者归纳、演绎人脑以外的世界。逻辑学可以把数学分成数学方法学和理论物理学。

思想、哲学、符号的关系。思想、哲学,两者有混合之处,任何人的脑力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自我的哲学,只要不是重复性的。显然。现在的大脑研究可以发现这点。但是,2000多年前,一直到18世纪左右,人们抑制归纳,人脑必须通过符号外化其内容。这里不仅包括人脑需要的多次重复的归纳特性,也包括交流需要的确定性。所以,不能用符号外化的思想或者哲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现代的人的思考有很大一部分是符号运算,不仅仅原初的印象处理。

生物技术跟踪人脑思考过程,是做不到的

从上而言,我选择了描述一个客观的文字组合,表达我脑中的客观连接的词汇,用以回答你的问句中的状语客观,并加以否定。否定之后,给出一个原因,就是当初的理论已经不足以建构现在的个人哲学。

其次描述了当今的哲学研究与个人哲学认知之间的关系。指出哲学思想方法上的辨析,现在的哲学研究对于个人而言,更多的是从历史哲学研究角度来划分为逻辑学与自然科学。其中关系类比逻辑学的词项与命题逻辑。科学描述了事实,逻辑提供了描述事实的工具。逻辑不仅是数学方法也是语言重构。

最后我想说,学习无非是往脑袋里装东西,并形成能够接收外界知识的工具。这就是哲学的作用。假如不是很爱瞎想的人,大脑没有形成思考的某些套路,那么也无法自我驱动形成接受外界知识的工具。

就我的理解而言,你就是多看了一些词汇和理论,形成了大脑接受很多知识带来的哲学好厉害的样子。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文艺复兴开始,以概念为手段的理论刚开始和数学并驾齐驱,并略占上风,但是到20世纪,以概念为核心的学科,已经被完败,数学大获全胜。但是,数学研究者,也有些缺点,仿佛是那种偶然性的发现占了绝大所数,天才式的人物占了大多数。大部分数学研究者忽略其逻辑研究,从而很难在基础上进行突破。以概念为核心的意思是用一些基础词汇,使用命题逻辑手段,用事实或者理论来定义某个核心概念,从而使用命题逻辑手段展开演绎说明。 以词汇为核心来整理的手段生物技术跟踪人脑思考过程,是做不到的,映射到人脑中哲学思想方法上的辨析,必须以概念手段作为主要运动过程。当外化为文字的时候,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或者数学工具,来对于符号文字作处理。

生物技术跟踪人脑思考过程,是做不到的

现在研究哲学,主要是研究语言学的一些新工具,数学的一些新发现(逻辑部分),两者都可以作为逻辑工具使用,观察一些事实,作为归纳前的准备。

就人脑在现时代而言,哲学式的研究是非常不利的。现在的学科类比于知识海洋中漂浮着很多知识数。哲学是以简单的模式整理这些知识树,假如不能整理就保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整理技术会大部分被计算机工作所取代,哲学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类似哲学研究中需要的模式比对,模式归纳,事实抽象,这些思考技术会给逻辑工具的创造和事实的发现带来绝大帮助。

标签: 哲学 逻辑 客观 符号 数学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