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家思想

任芳平: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

任芳平: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

逍遥游道家思想逍遥游道家思想

[收稿日期]2008-08-27[作者简介]任芳平1983-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摘要]道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在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其中杨朱《老子》《庄子》分别代表了先秦道家思想的三个不同派别同时也体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杨朱最早提出贵生为己的全生主张《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的视角把这一思想提升到道的高度《庄子》综合杨朱《老子》的思想提出了游世主义的主张从而把道家学说推向高峰[关键词]杨朱《老子》《庄子》[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16-03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任芳平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一道家流派的合理定位先秦道家哲学的发展一共有三个主要阶段属于杨朱的那些观念代表第一阶段《老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二阶段《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阶段《老子》《庄子》这两部书与中国古代一些书一样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不同时期不同人写的它们实际上是道家著作言论的汇编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为了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是避这也就是普通隐者的方法他们逃离人世遁迹山林心想这样就可以避开人世的恶可是人世间事情多么复杂不论你隐藏得多么好总是有些恶仍然无法避开所以有些时候避的方法还是不中用《老子》的大部分思想表示出另一种企图就是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变但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可是即使如此也还是没有绝对的保证不论自然界和社会中事物的变化总是有些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尽管小心翼翼仍然有受害的可能老子这才把话说穿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老子》这种大彻大悟之言在《庄子》书中有许多地方加以发挥产生了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它的意思也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从这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就能够超越现实的世界因而采取了一种游世主义的主张既身在俗世中而不被世俗所染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庄子》的《山木》篇有个故事很具代表性故事说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正寓意了不被世俗所染的道理二道家思想的内在关系杨朱最早提出了贵生为己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主张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可以说是道家思想学说的先驱《老子》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以自然天道反社会人道主张贵身爱身贵柔不争俭啬谦下绝圣弃智小国寡民无为无不为可以说是对杨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后来《庄子》以游世主义的态度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坚持恬淡寂寞虚静无为向往齐同物化坐忘全真的境界期盼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至德之世即原始自然的纯朴生活从而把道家学说推向理论的高峰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25卷第11期2008年11月··一杨朱的全生主义态度杨朱生活的时代正值封建社会刚刚开始这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从思想渊源来讲杨朱的思想虽属于道家但又与老庄有别杨子之贵己就是为我是一种极端自私自利的市侩思想有明显的纵欲主义倾向《韩非子·显学》说的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志而高其行以为为轻物重生之士也《韩非子》把这种思想解释为轻物重生意思是认为财富权势名誉地位等都是身外之物而任何的身外之物和人自身相比总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把整个天下交给自己支配让自己做天子这样的大利也比不上自己小腿上的一根汗毛由此可见在杨子看来生命是主体存在的物质前提没有了生命所有的物质利益都是无价值的因为生命是不可复得和再生的它具有不可让渡性这是一种保身全生不愿为外物劳苦身心的思想从这种思想出发看经济问题就是只关心自己保身全生的需要除此之外一概漠不关心同时对满足自己欲望也有个界限不主张纵欲和一味追求财富认为这样就会害生会违背轻物重生之道与老庄相比尽管二者皆以全生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但在实现全生的方式上老庄所主张的无知无欲和无己丧我思想具有明显的禁欲主义性质而杨朱则主张一种感性生命的适当满足杨朱学派在社会上存在的时间很短暂这是因为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期间出现的小土地私有者其经济地位不稳定伴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土地买卖的现象产生因此农民的小块土地必然会被大土地所有者所兼并而这种为我贵生根本也不可能实现因而杨朱学派就不能不销声匿迹了二《老子》的自然主义思想老子围绕宇宙的道法自然阐述出很多关于政治人性方面的哲学思想比如无为而治柔弱不争等等就政治生活中的无为而治而言并非指不作为而是相对于有为老子所指的有为是指违反人德的一切统治阶级的意志包括法律法令和各种税赋等老子认为有为对治理天下是没有好处的而老子原意中的无为而治自然是指不能违反民意的胡作非为就个人为人处世的柔弱不争而言老子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里老子的柔弱不争并非指人应该做犬儒主义角色而是通过柔弱获取更多更大的成功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所谓的韬光养晦以静制动以退为进是倡导做人的一种哲学无论从老子的世界观或者是老子所倡导的政治观以及人生哲学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老子所倡导的人际关系中的柔弱不争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大的成功这只是一种实现人道的手段即人德如果放大到国际关系的处理中就是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实现更多更大的国家利益即国德在老子道的哲学体系中道是最高概念天地万物在道的意义上是平等的都是按照自己的状态存在换言之道虽然是天地之根但它却没有自己的目的和意志他是自然而然地如此这般即道法自然所以道常无为却无不为寡欲就是少欲老子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由多欲引起来的人在婴儿时期人是无知无欲的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随着人从婴儿时期走向成人时代人逐渐从无知无欲的本然状态走向了有知有欲的状态变成了有自己的目的和意志的有为主体三《庄子》的游世主义境界逍遥游的基本含义是游戏以自乐《逍遥游》所表达的正是一种游戏主义的独特观念和视角从《庄子》全书来看游戏观即游世主义是其核心线索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表现庄子的游世主义人格境界共有三重一是天人合一的真人境界一是顺天而不顺人的隐士境界一是顺人而不失己的士大夫境界此三重境界既一以贯之又不可混淆《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但《老子》的道与《庄子》的道并非方圆契合两者的区别在于老子的道本体论与宇宙论的意味较重而庄子则将它转化而为心灵的境界其次老子特别强调道的反的规律以及道的无为不争柔弱处后谦下等特征庄子则全然扬弃这些概念而求精神境界的超升道即为一种境界道的境界即人生的最高境界道的境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庄子式的隐士人格境界的特征一言以蔽之乃是顺天而不顺人庄子的士大夫境界从根本上讲庄子不主张与统治者合作反对士人入仕这是不争之事实除前引庄子及诸隐士言行外还有许多证据譬如《徐17··无鬼》中子綦听说其子将与国君同食而且会泽及三族时竟然索然出涕并说吾所与吾子游者游于天地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泣也正如父亲不能阻止儿子出仕一样庄子亦深知他无法阻止士人进入仕途因此庄子替他们设计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人格境界即士大夫境界在某种意义上说《庄子》的游世主义正是对当时整个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是对真实存在的呼唤在文化和哲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庄子》特别是《逍遥游》的游戏观或游世主义不失为转型时代的心理良方更是文明发展的解毒剂有着鲜明的现代意义三道家思想的正负效应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辨内涵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繁衍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我国乃至世界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郭沫若曾说过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英国的学者李约瑟也曾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象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由此可见道家哲学或道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思想的流传也不例外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家经济思想是先秦经济思想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儒家宣扬贵义贱利把经济看作是鄙事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道家敌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样适合与封建制度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下技术经济停滞和墨守成规的状况适合于封建统治者利用愚民政策来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杨朱派道家的轻物重生思想为后代不满于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现实或者不想以行动进行反抗的隐者高士所吸收鼓吹隐居求志不慕荣利的遁世思想《庄子》对社会对人生的彻底虚无主义态度为后来的没落社会势力的思想代表人物所吸取成了他们鼓吹醉生梦死散布悲观厌世思想的依据《老子》认为经济文化越落后人民越容易统治的思想成为后代的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愚民政策的思想来源但道家主张统治者要法自然无为无事这在经济政策方面体现了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放任不干预这是以道家经济思想指导政策的典型是道家经济思想对后代影响的积极方面的表现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家哲学思想的文化精神还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有论者展望道家学说的前景说今天道家思想如旭日东升不仅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开始沐浴着它的光辉西方的有识之士也为她的智慧之光而欢呼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尽管有着政治观念上的种种分歧但在道家思想中却不难找到共同的语言道家学说是革新的文化是前进的文化是通向未来的文化是世界大同的文化道家学说能否成为这样一种文化现在似乎还不好断言然而道家学说之内在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现代意义的充分揭示将大有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参考文献][1]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M]三联书店1982[2]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唐凯麟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公木邵汉明道家哲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5]张岱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傅筑夫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M]北京中国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8]崔月华常青孔子义利观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责任编辑雷雯18··逍遥游道家思想

标签: 国学 炎黄文化 文化 道家 杨朱学派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