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哲学思想

2017年4月第19卷:儒家文化处世之道

2017年4月第19卷:儒家文化处世之道

2017年 4月 第 19卷第 2期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Jour nal of the Party of C.P.C 儒家为人处世之道浅议 朱 红 (北京大学 ,北京 ) 摘要: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 ,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 ,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 良好 的人际关系 ,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处世之道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57(2017)02—0087—04 为人处世 ,是“为人”和“处世”的总称 ,儒家思想 中所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常道,是我们向往的最 高理想 ,它是与天道 、地道相互贯通 的、具有理想色彩 的人道。对人们——尤其是当代被异化的人如何更好 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安身立命意义重大。 一、 为人必先为己 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 古往今 来的学者对此有多种理解 ,如《苟子 ·劝学》说 :“君子 之学也 ,人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 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 口;口耳之间 ,则 四寸耳2017年4月第19卷:儒家文化处世之道,易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 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 人之学也 ,以为禽犊 。”可见 ,荀子认 为古之学多为君 子之学,可以美其身;今之学多为小人之学 ,用以炫 耀、取媚于人。换言之,苟子的理解是:“为己”属于君 子之学的范畴,君子之学可以美其身如何把握儒家处世哲学,主要在修身进 德层面;“为人”则属于小人之学的范畴,不能够美其 身,仅可以作为炫耀的资本而已。北宋吕大临在其《中 庸后解·序》中说 :“孔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 为人。为 己者 ,必存乎德行而无意于功名 ;为人者 ,必 存乎功名而未及乎德行。若后世学者有未及乎 ,为人 而及其私欲者多矣。”其中对“为己”与“为人”的理解, 着眼于从德行与功名的角度分析。“为己”者注重德行 的提高,而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禄;“为人”者在意功名 利禄得失,而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其他学者 也有将“为己”、“为人”理解成为了自己、为了别人,认 为“为”应读去声 i,即“为了”之意。 虽然这些说法各有其合理之处,但回到孔子所处 的学风初启的时代 ,我们便会发现以上观点的局限 性。

钱穆先生认为 ,孑L子所谓“为己”,殆指德行之科 言,为人指言语、政事、文学之科言。孔子并非不主张 学以为人 ,惟必有为己之本 ,乃可以达于为己之效。孔 子日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立己达是为 己,立人达人是为人 。“TLI ']不薄为人之学 ,惟必 以为 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i r “。因而,为 己是为人 的前提 和根本 ,为人必先为 己,而为 己主要 是治心修身。 二、为人需得知人 孔子 日 :“不 逆诈如何把握儒家处世哲学,不亿不信 ,抑亦先觉者 ,是 贤 乎?”【 噫恩是: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揣测别人不 诚实2017年4月第19卷:儒家文化处世之道,然而别人如有欺诈和不诚实,也能事先觉察,这 就是贤人了。既不把人往坏处想 ,又对他人的心计洞 若观火,着实高明。常常把人往坏处想,实际上是对 自 己的不尊重,既影响了对他人的正确评价,也影响了 个人的情绪,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损伤了 别人的名声和形象。人无完人,比较完美的人很少,但 真正为恶的人也极少,绝大多数人即使不能称为善 人,但“人性本善”,绝大多数人的心都是向善的。做到 不轻易怀疑和猜测别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相 当健康的心理、心态;能够洞察他人的欺诈与不诚,能 收稿日期:2017-01—14 作者简介:朱红,女,山东东营人如何把握儒家处世哲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6级博士研究生 87

标签: 儒家 文化 处世之道 国学 读书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