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俗禁忌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泉州花灯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雅各·德安科纳称为光明之城,正月十五元宵时,花灯点缀大街小巷,古城火树银花不夜天。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文化遗产在福建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2017年元宵节布置于泉州海丝公园的大型花灯《扬帆远航》

梨园戏名剧《睇灯》,是《陈三五娘》折子戏中的一场。戏中唱到:

“元宵景色家家乐,箫鼓声声处处春,

上下楼台火照火,往来车马人看人。”

这段唱词描绘的正是古时“刺桐城”福建泉州,正月十五元宵节时人们观赏花灯的盛景。

“泉州花灯”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晓萍说:

中国的花灯是从汉代开始的,比较兴盛是从唐朝开始。当时社会比较繁荣,就有开始做花灯,我们泉州的花灯也是从唐朝开始从中原流传来。所以泉州的花灯就有上千年的历史。

泉州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光明之城”,“光明之城”讲的其实也就是元宵节的花灯。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花灯:嫦娥奔月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通商贸易往来交往非常频繁。这座雅各·德安科纳笔下的“光明之城”,每到正月十五元宵时,制作花灯的工匠们便会用他们一年来的辛勤创作点缀在大街小巷。

于是,古城就有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人们倾巢而出欣赏绽放在街头巷尾的绚丽花灯,好不热闹。流传至今,孩子们依然会用泉州古乐南音演唱正月十五游灯的情景。

论装饰功能,泉州花灯有四种:

座灯、挂灯、水灯、提灯。

前三种体形较大,几乎都用于元宵灯会展览,而小巧的手提花灯是孩子们的最爱,大概从每年的正月初十开始,它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泉州大大小小的店铺里。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泉州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陈晓萍

古时的花灯大多是用搓好的纸捻,将劈好的竹篾绑扎成各种形状的骨架,粘糊上色纸,描上山水、人物、花鸟,写上吉祥的字句,贴上花边,装上丝穗,内放蜡烛或小油灯,便成了花灯。

这种工艺称为“彩扎工艺”,制作出的灯叫“彩扎灯”。

早年泉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花灯,但如今做的少了,买的多了,这几位顾客购买的正是用彩扎工艺制作的公鸡灯。陈晓萍:

“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你去问,他都会很自豪地说他会做花灯。做那种什么狮子灯,还有兔灯,还有举在手上玩的,像关刀灯,还有就是女孩子一般拿绣球灯,提在手上。

还有以前那个灯都是用纸做的,纸做的你要是碰上风啊,里面是点了个蜡烛啊,经常小孩子会哇哇哭,就是他的灯被火烧掉了。

但是这个灯烧掉还有大家经常讲的一个民俗,就是出灯了,出灯就是意思是跟家里男丁有关系,就是说会生男孩子。

还有一个是民俗,女儿嫁出去回娘家,两家都要送一对莲花打跟一个公鸡灯。”

在陈晓萍的儿时记忆里,泉州还没有高楼大厦“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也没有路灯,正月里,孩子们举着花灯成群结队、走街串巷,让原本漆黑的夜顿时变得灯火辉煌,十分漂亮。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十二生肖传统花灯

元宵佳节,除了有小巧精致的手提花灯妆扮孩子们嬉戏打闹的童年时光,各式大型花灯更是担负着妆扮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的重要使命。

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泉州分会场,120多盏泉州花灯就将府文庙打扮得格外璀璨明亮,这其中既有泉州非遗中心典藏的精品,也有不少花灯是艺人们加班加点赶制的结果。

“我都没去看,人家后面通知我了。我还是他们传图给我才知道,也是忙得根本就顾不上。我们只有大年(三十)停一天,初一停半天,初一下午就开始忙上了,年年都这样。”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2017年元宵节悬挂于泉州新门街的传统花灯

说到泉州最著名的刻纸料丝灯非李尧宝师傅莫属,老先生的刻纸艺术富有闽南人文特色,技艺精湛,为人称道。李婵娟,正是李尧宝刻纸料丝花灯第三代传承人。

李婵娟和妹妹黄丽凤从小便跟着外公和母亲学刻纸、制作元宵花灯。

“我阿公、我妈然后传到我们这是第三代了,他最早刻纸刻的是贴在门口的那种年签,家家户户喜庆的,双喜的,那种比较风俗一点民俗一点的,后面渐渐就提升上来了,料丝灯以前就是曾经当过国礼送到外面。”

在李婵娟看来,泉州花灯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彩扎灯,另一种就是刻纸灯。

彩扎灯艳丽多姿又富于变化,而刻纸花灯相对难以突破造型的局限,因为它需要用许多刻好的纸质构件加以拼接,所以做刻纸灯就像是建房子,精细程度可想而知。

“一个灯按设计来刻来画来粘贴可能小半个月,因为你这个想一想画一画,有时候比较一下,感觉这个款式轮廓不好看,那你要修改啊福建迎神民俗,修改完以后再把主题增加进去福建迎神民俗,刻慢,画也慢,要出一个样差不多要二十三张(纸),一次成型,不能刻断,刻断那一套就统统坏掉。

以前在练的时候师傅是管得很严的,那一坐就半天,那个刀用力,手背很疼,晚上疼得睡觉都要抬起来,我们这个手的指甲都是歪的福建迎神民俗,呵呵。”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花灯灯片

与彩扎灯,刻纸料丝灯共同组成泉州花灯三大类别的还有针刺无骨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它由艺人蔡炳汉首创。

这种灯不用骨架,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玲珑剔透。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针车,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已经是老古董的物件,碰上规则的图案,还能在制作花灯上发光发热。当然,如果碰上复杂的图案,就只能靠手工一针一针刺出来了。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2017泉州新门街花灯展现场

凝结着花灯艺人们几个月的心血,制作精美的花灯在每年正月十三之前就会被布置在泉州花灯展会场。

2017年元宵佳节,泉州以“海丝起点·多彩泉州”为主题,设置传统花灯展区、时尚花灯展区和“海丝之光”座灯展区等三大展区,逾千盏或传统或新潮的花灯点亮“光明之城”,供游客们欢喜过元宵。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一对小姐妹手提传统润饼灯逛2017花灯展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来自上海的周先生与何女士。

在传统花灯展区,来自上海的周先生身穿黑色夹克、扛着三脚架,在拥挤的人群中走上几步就停下来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单反相机对着花灯反复地调角度、拍照。而他的妻子何女士就在一旁,一边欣赏花灯,一边停下脚步耐心等待。何女士:

“我们很喜欢历史嘛,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来看看,特喜欢。还有你们有一个特点,我们叫骑楼嘛,骑楼下面有灯展,也是很新鲜的,像上海也有灯展,但没有这么漂亮。这个灯非常细腻,灯里面还有雕花,还有画出来的人物,精致,真的漂亮。充满了古色古香味,特好,有机会还要叫同事来。”

“特好,有机会还要叫上朋友一起来”,这大概是让花灯艺人们最欣慰的话语了。

可喜的是,这些精美绝伦的花灯除了用作每年正月十五灯展之外,还会吸引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各地华人前来购买。

小小的花灯寄托着海外游子们浓浓的乡愁,传统佳节中,泉州花灯也在国外许多华人居住地绽放光彩。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2017年|夏

2017年泉州花灯展花灯

传承和创新是每位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和责任。

现在,陈晓萍除了日常在工作室潜心做花灯以及到国外去文化交流以外,还会安排时间参加工艺美术展。从2011年开始,他就走进校园传承、普及花灯技艺。

“一般都是在那种大学、小学、中学啊,艺术馆啊,教他们怎么做花灯,暑假办在艺术馆办两个班,一个刻纸班,一个花灯班,其实非遗在泉州这块政府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我是艺术馆做花灯的教师啊,还有一个就是下乡,暑假也有下乡到农村去教花灯。”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至今,陈晓萍带着他的花灯已经走遍了世界各地,法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尼等地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陈晓萍说,这样的文化交流每年都有,有人说这种传统文化属于中国,外国人怕是看不懂,但实际上,中国的传统花灯在国外同样受到很多当地民众的青睐。

陈晓萍说,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每个时代特有的东西,传承不是固守传统,有创新才有突破。

“花灯我有创作一个折叠的灯就卖给东南亚和台湾的特别多,(是方便运输吗?)对啊,折叠的一个五米的灯,那个箱子最多六、七十公分就可以了啊。现在就是好多东西你一定要有创新,咱们讲的一句话,创新就是最好的传承了。”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陈熙雅花灯作品

女儿陈熙雅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与生俱来的美术天赋和喜爱安静的性格也让她在花灯制作工艺上很快有所建树。

陈晓萍希望女儿能认真地将花灯技艺学成一门绝活,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陈晓萍:

“不是有句话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实好多都要靠自己去领悟,熙雅她就比我更细心,更耐心,她有些特长就比我好啊,她有她自己的特点,比如刻纸她现在就可以刻到非常细的线条了。”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陈熙雅:“我就想造型要简单一点,更透光,简单透光。”

记者:“你觉得你现在学得怎么样?”

陈熙雅:“也都继续在学,还有好多要学,一直看书,一定要一直看东西。”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陈晓萍彩扎作品

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理念的陈晓萍,工作室里只要是能利用的空间,都能看见他摆放着一摞摞工艺美术类书籍。

他说,要多学习才能有所创新,在他看来,泉州花灯就跟这座城市一样,小巧、精致,父女俩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创作微缩版花灯。

“我个人现在是这样子去想,因为花灯去展览是一种非常大型的活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你要是一个大型灯盏要几个集装箱过去,(那就是要把它缩小化)缩小化,往小了做,一次可以带很多过去,一个是政府要支持,一个是自己要去创作,可能空间会大一点。”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博物馆里看到更多精妙绝伦的花灯,惠安女、东西塔、开元寺里的飞天……

这些富有闽南特色的元素都能透过玻璃罩展现在大家眼前,不仅刷新现代人对于花灯的观感,还能向后人讲述关于泉州花灯技艺的精湛与传承。

( 东南广播公司记者林烯 文/图 部分图片由陈晓萍提供 编辑:闻达)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夜天

东南广播公司

标签: 花灯 泉州 元宵 正月 技艺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