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家思想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未成菩提果•先结众生缘———

有人说,儒道两家的区别,其实是入世与出入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为什么?

因为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即:

一、其思想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概况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我们先看道家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老子雕像

道家最初是黄老之学,后来又演变成老庄之学,再后为就是魏晋时期的新道家——玄学。

所谓黄老之学,其实从上古黄帝开始一直到春秋时期的道家文化,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帝、姜尚、老子等人,而老庄之学,则是从春秋一直魏晋之前,主要人物有老子、列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子等。

再后来的新道家——玄学,其实除了老庄之学,还融入了《周易》等思潮,主要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等人为主。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再看儒学。

儒学虽然从孔子开始才真正的登上历史舞台,但它的前身其实是周朝的礼制文化以及商代的祭祀文化道家思想概述,孔子也曾说过,他自己就是殷商之后裔。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从孔子、子思、孟子一直到汉代之前,可以视为儒家的孔孟之学。

从汉代到宋代这一时期,则可视为新儒家之学,主要代表人物为董仲舒等人。

再后来就是宋明理学,也可视为对于儒学的另一种诠释,尽管其中有些论断与孔孟之学完全背道而驰,但仍然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

另外,南宋陆九渊创立的心学以及后来明代的阳明心学,才得以将真正的孔孟之学推向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道儒两家,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冲突与分歧,甚至可以说,儒家之学在创立的初期道家思想概述,有些内容是继承道家文化的,这我们可以从孔子向老子三次问礼的内容当中,可以看得出来。

二、儒道两家对万物与现实社会的认识

儒家强调“天生万物天性相同”,并认为“仁与礼”可以治天下,最终达到“天下归仁,民胞物与”的大同社会。

因此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儒家倡导修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从而形成一套圣人之学说——“三不朽”,即立功、立言、立德。

在个人修为上,儒家崇尚圣贤与教化——中庸之道,于是他们一直主张礼治和仁政。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而在国家治理上,他们一直秉承“得君行道”的思想,如孔子、孟子都曾周游列国,游说君王,希望自己的主张得到认可与并借君权加以推广。

而道家则刚好相反,正如在《史记》中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老子告诫孔子那样,即: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大意是说,古之君子大都懂得顺势而行,顺道而为的道理,若是身处逆势或违背道之时道家思想概述,则宁愿退隐,没有必要去强求。

因此,道家主张“各因其性,率性而为”——无为无不为,最终实现无治无不治,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结果。

这其实就是儒道两家的分水岭——不同之处。

为什么儒道两家的分水岭是一种怎样的误解?

三、儒道两家之应用

据历史的记载,孔子曾经治理过鲁国,当过大司寇,也曾堕过“三都”。

由此可见,儒家其实是主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这其实正是汉代以后,各个朝代为什么大都“独尊儒术”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儒家文化具有迎难而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与精神。

但是道家却更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如汉代文景之冶,就是沿用道家思想,对民间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做法,尽量少加干预,甚至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主张无为而治且积极融入国家治理一直道家的主流,后来,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道家之黄老一派的正统地位才逐渐被老庄之逍遥一派所取代。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三个内容,其实正是我们所讲儒道两家脉络以及不同之处——分水岭。

好文推荐:

标签: 道家 儒家 孔子 老子 汉代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