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哲学思想

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注意“自我意识”

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注意“自我意识”

来一波自问自答,写一写这段时期阅读马克思博士论文及其相关研究的阅读感悟。水平很低,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这个时期马克思受青年黑格尔派(尤其是其中的鲍威尔和科本)的影响非常大。

博士论文的写作深受青年黑格尔派影响,特别是在主题与理念方面,马克思受到亦师亦友的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影响极大。对此,波兰学者兹维·罗森有极为细致而令人信服的考证,中国学者侯才教授也有公允之论:“可以确定的是,在鲍威尔(还有科本)的影响下,马克思通过自己的博士论文参与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改造工作,即自我意识哲学制定工作。博士论文中体现的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倾向同鲍威尔是吻合的。”而相关晚期希腊哲学与希腊生活的关联及资料,则来自科本的影响。“这些体系(斯多葛、伊壁鸠鲁、怀疑论)是理解希腊哲学的真正历史的钥匙。关于它们同希腊生活的关系,在我的朋友科本的著作《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敌人》中有较深刻的提示。”

——《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

注意“自我意识”一词,“自我意识”与“自由”是理解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两大核心词汇。

值得一提的,马克思和科本在这一时期都借普罗米修斯来表达自己对“自我意识”的推崇,文字写得都很激昂。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序言里写道:

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那个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

“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同意众人关于众神的意见的人。”

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承认道: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

这是哲学的自白,它自己的格言,借以表示它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

对于那些以为哲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似乎已经恶化因而感到欢欣鼓舞的懦夫们,哲学再度以普罗米修斯对众神的侍者海尔梅斯所说的话来回答他们:

你好好听着,我绝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普罗米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科本则说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哲学“就是普罗米修斯,他给大地带来了天上的光,为的是照亮盲者、人民、俗人,使他们摆脱成见和谬误”(注:转引自马泽民:《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史》,311页。)。

我们不难看出,普罗米修斯的自白就是这一时期推崇自我意识哲学的人的自白,就是马克思的自白。

自我意识,痛恨所有神;自我意识,就是消除黑暗的自由之光;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的推崇表现他这一时期的思想深深带有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烙印。

马克思指出:“全部‘现象学’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自我意识是唯一的、无所不包的实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45页。)

按照黑格尔的看法,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即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主义,是自我意识的哲学,是体现自我意识概念的哲学史阶段[3]。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曾概述了这些哲学流派的一般特征,指出“自我意识对于自身的纯粹关系,就是所有这几派哲学的原则”[4]。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对象,恰恰是这些以自我意识为原则的诸学派。对于这些学派的哲学性质马克思表达了同黑格尔一致的看法:“在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派那里自我意识的一切环节都得到充分表述,不过每个环节都被表述为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些体系合在一起形成自我意识的完备的结构。”[5]

[3][德]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3页以下。

[4][德]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 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5页。

——《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

可见,博士论文从主旨到选题都深受黑格尔的影响。

同时,对“自我意识”的推崇也可以看出马克思这时还是站在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立场上思考哲学问题的,这一点从他的献词里也可以看出。马克思在献词里写道:您(引者注:指马克思的未来岳父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我的慈父般的朋友,对于我始终是一个活生生的明显证据,证明唯心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

一词可以翻译为唯心主义、理想主义、理念论、观念论等。在马克思为“博士论文” ) 撰写的“献词”中有一句话: Der keine , eine ist ,其中的,贺麟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译为“理想主义” ,第二版改为“唯心主义”,尽管在中文语境中这两个概念的意思有很大的差别,但在德文中其含义确实是相通或者一致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们对“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之类哲学范畴内涵的理解是多么偏狭 ! 事实上,在马克思这里它们根本不是带有政治倾向的哲学判断和标准,而是理解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

——《滥觞与勃兴》

至于博士论文的具体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的前言概括得很好,这里引用一下: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分析并批判了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种种歪曲和贬低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注意“自我意识”,纠正了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的传统偏见,阐明了他们在自然哲学方面的差别,揭示了伊壁鸠鲁原子学说的独特的积极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重要的是伊壁鸠鲁用原子脱离直线作偏斜运动的论点纠正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打破了命运的束缚,从而企图从自然的角度来阐明个人的意志自由、个性和独立性。

伊壁鸠鲁用原子偏斜运动的铁锤,砸碎了必然性铸造的铁链的束缚,“原子偏斜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给原子注入了独立性、个别性、否定性和能动性。”原子的偏斜运动使得原子不再是在必然性束缚下只能机械运动的奴仆,而是有着自我意识的活生生的人。

原子王国里生活着的,不再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只是行尸走肉的、服从着必然性的原子,而是充满自我意识的、活生生的、存在偶然性的原子。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王国是僵死的、机械的;在伊壁鸠鲁这里,原子王国是充满生机的、充满自我意识的。

马克思借卢克莱修之口赞扬了伊壁鸠鲁:

人们眼看尘世的生灵含垢忍辱,

在宗教的重压下备受煎熬,

而宗教却在天际昂然露出头来,

凶相毕露地威逼着人类,
这时,有一个希腊人敢于率先抬起凡人的目光

面对强暴,奋力抗争,

无论是神的传说,还是天上的闪电和滚滚雷鸣,

什么都不能使他畏惧……
…………

如今仿佛得到报应,宗教已被彻底战胜,跪倒在我们脚下,

而我们,我们则被胜利高举入云。

马克思也直接对伊壁鸠鲁表示赞扬。

马克思翻遍熟读陈年杂沓的史料,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启蒙之子”,“因此,”他得出结论:“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文集1:63)。岂止是“希腊启蒙”,简直就是马克思自己正在经历的思想启蒙运动。马克思笔下的伊壁鸠鲁是他自己所处的启蒙时代精神的化身,马克思把自己的启蒙观念投射到伊壁鸠鲁身上,伊壁鸠鲁既是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哲人影像,同时又是青年马克思的“自我镜像”。——赵敦华《马克思哲学要义》

但同时,马克思与伊壁鸠鲁对“自由”的理解是不一样,这点分歧将在后面被不断深化。这将使马克思对黑格尔发起批判,对曾经亦师亦友的鲍威尔发起批判,对自己以前认为是“真理”的唯心主义发起批判。

马克思重视伊壁鸠鲁认为只有原子偏斜运动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自由的观点,但并不赞成伊壁鸠鲁把自由理解为脱离现实世界的自我意识的心灵宁静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不能抽象地理解自由,不能通过把人同周围环境分开并把二者绝对对立的办法来实现自由。只有当人不被看作是抽象的个别性纯粹的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脱离周围世界,而是从人同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来考察人的时候,自由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人和客观现实、哲学和世界的辩证关系,指出:“在自身中变得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力量,作为意志走出阿门塞斯冥国,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 这是一条心理学规律。”(见本卷第75页)作为一种意志力量,哲学必然要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变成一种实践力量。由于哲学和世界这样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一方面哲学不断扬弃自身内在的缺点和缺陷,另一方面世界也不断合理化纯粹的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脱离周围世界,其结果是,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前言

简单来说,伊壁鸠鲁要脱离现实世界,马克思则要直面现实世界。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要凌驾于世界之上,而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则要与世界相互作用。虽然马克思这时是唯心主义者纯粹的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脱离周围世界,但马克思的唯心主义并不是躺在精神天国的白云上徜徉的唯心主义,而是审视着世俗大地的唯心主义。这是他后来转变的萌芽。

形象地来说,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隐士的样貌,而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则表现出革命家的样貌。一个寻求超脱,一个寻求变革。

当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要逃遁山林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注意“自我意识”,寻求心灵宁静时,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则提枪上阵,对现存的制度发起猛烈的进攻!

这就到了马克思的早期政论文章的时期,也就是《莱茵报》时期。

在博士论文里,马克思高扬了自我意识的自由。但是,由于自我意识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由原子构成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并没有任何现实内容,这就决定了自我意识的自由必须现实化,自我意识必须从没有现实内容的原子世界降落到现实的人间,这个现实的人间表现为充满了各种压制自由的因素的普鲁士国家,这样,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就过渡到《莱茵报》时期。

1843年3月31日,《莱茵报》出版了最后一期,《莱茵报》的告别词就可以看成是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活动的诗意表达:

我们高举自由的旗帜出海航行,

把祸患连同锁链和皮鞭统统埋葬;

水手们不需要监视,

他们都忠于自己的职守。

让人们去说我们拿命运做儿戏,
让人们去嘲笑和谈论各种灾害吧!

哥伦布当初虽遭到嗤笑,

他毫不畏惧扑向新世界的路。

新的战斗在彼岸等待着我们,

在战斗中我们会遇到战友,

如果征途上注定要遇险——
在艰险中我们将忠于自己。(注:1843年3月18日《莱茵报》,转引自马泽民:《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史》,730页。)

就像马克思在这一时期说的,“要把自由理性当作世界的统治者”(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224页。),“不是理性自由的实现的国家就是坏的国家”(注:同上书,226页。)。

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将高举“自由理性”的旗帜来审视普鲁士的国家制度。

——————————————————

近期看了不少相关研究,推荐几本比较好的关于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相关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收录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全集里的前言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说明也值得一读。

②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注意“自我意识”

主要是第一章《马克思与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

③赵敦华《马克思哲学要义》

主要是第一章《启蒙哲学》

标签: 哲学 伊壁鸠鲁 唯心主义 黑格尔哲学 哲学研究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