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哲学思想

冯友兰: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有价值的

冯友兰: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有价值的

此题目,加上如何评价冯友兰? - 知乎 () ,两问一答。

先说评价问题,从wiki精简出一些信息,大家各自体会。

冯友兰北大本科,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师从杜威。做过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29岁写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高中教材之用;39岁完成《中国哲学史》,作为中国大学教材之用。

1934年出访苏联冯友兰: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有价值的,回国做苏联见闻演讲触怒国民党。被捕后向国民党靠拢,不久即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五大代表。任教西南联大期间与国民党高层来往密切,多次为高层授课。在六大上当选主席团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即致信毛主席自称“过去讲封建哲学,帮了国民党的忙,现在我决心改造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主席回信告诫其“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冯遂向清华大学辞去院长和系主任职务。1952年,被调至北京大学哲学系。冯多次检讨自己历史问题,在国内外数次公开表示“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价值的”。55年参加批判胡适和梁漱溟;62年全国政协期间向主席献诗“怀仁堂后百花香,浩荡春风感众芳”。60年代收到冲击,也写了大量讴歌主席的诗词。70年代,拿出毕生研究儒家所学,“杀了孔丘一个回马枪”,参加批林批孔的“四人帮”写作班子。76年后又遭关押。80年代开始口授撰写中国哲学“新编”,将阶级斗争思想贯穿中国哲学分析中,然此书乃是冯友兰用生命写成大作,在84到95高龄的11年间,以准盲人、准聋子的身体状态,在每年住院数次的情况下,口述由弟子笔录而成。冯友兰的书在台湾戒严期间遭查禁。

在多个人生环节的政治选择使得冯友兰与两位大家关系不睦。一位是他老师辈分的梁漱溟,因为批林批孔时梁的耿直与冯的转向有关。晚年两位终究释怀。另一位是关系终究不好的胡适。胡适曾当着钱穆面说:“天下蠢人无出芝生之右者。”何炳棣曾回忆向冯友兰提到某论文的题目是《1927年以前胡适对中国文化界的影响》。冯友兰听了,急说:“这……这……这个题目很……很……很好。因为过了1927,他也就没……没……没得影响啦!”

不管怎样,《中国哲学简史》由48年在美国宾州大学讲学时所编英文教材,被译为十多国语言、销售数百万册,是西方各国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必用教材。原版为英文,作者之牛在于能够让另一个牛人-官至社科院副院长的赵复三(敏感人物)下场译成中文。据说朴槿惠青年时期曾阅读该书并做了大量笔记,她表示“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它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再说《中国哲学简史》的评价问题。读后,我对此书有以下几个感想/总结:

冯友兰: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有价值的

一、体现自身特色的内容编排和选择

冯友兰按照时间轴顺序,将百家思想按照逻辑进行了提纲编纂。儒家方面,先讲解了孔、孟、荀子先秦三大家,后有董仲舒、新儒家(程朱理学vs陆王心学)。道家方面取了杨朱、老、庄、新道家(玄学)等阶段。杂家方面取了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单独多章论述了佛学、西方哲学等对中国哲学的影响。灿若星河的理论中选取这些,本身就是作者的一种态度。

二、以西方经典、信达雅的翻译对应介绍我国哲学概念

冯友兰学贯中西后,才能用英语精准翻译、用西方文化最耳熟能详的文化概念类比中国哲学概念。这是顶级的中国文化推广手段,是对西方人最佳的中国文化教育。辜鸿铭和James Legge翻译《四书》为英文;鸠摩罗什()翻译梵语佛经为中文也是类似。

试举一些例子。

(一)圣人治国与 king

道家与儒家都主张圣人治国,颇有柏拉图的哲学王的意味。

儒家和老子就圣人治国又有区别,儒家讲究修炼自己(内圣外王inner and outer )、提高本领,为大众多做事情,有点英雄主义的意思;老子认为圣人治国不是要忙于做事,而是裁撤废除过去不该做的,以致“无为”,有点简政放权的意思。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出身优秀、不被财富物质所累的哲学家称为统治者( king),才有完美的国家。我国的道家、儒家的不少哲学家在信息隔绝的年代,也竟有异曲同工于柏拉图的看法。

(二)墨子与边沁的功利主义

墨子是孔子的第一位批判者(),他离经叛道的提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的四个原因(四政)。他的游侠精神、专业技能、功利主义是其特点。墨子的“兼爱”(All- love),颇有些 的意思,这也是墨子文化在这个世俗险恶的世界生存难的原因吧。但墨子的兼爱又“低俗于” 无条件的爱禅宗哲学思想略论,墨子将人们兼爱、行仁义的原因归结为功利主义(而非人的自愿),为了论证功利主义驱使人们这样,又求助于超自然和政治强制力。

冯友兰将墨子的功利主义与边沁的功利主义 of 做了关联。: “ has under the of two , pain and . The of this , and it for the of that , the of which is to rear the of by the hands of and law.” to , the aim of is “the of the ”.这些思想上两位思想家是相通的。

(三)“名家”公孙龙与柏拉图的共相

白马非马,不了解是是被作为低级诡辩被嘲笑的,了解了理念论与共相理论,才会知道它为什么会流传、值得讨论。公孙龙强调“名”是绝对的、恒久不变的,他的观念与柏拉图的理念论、共相不谋而合。

至于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还在我国发生在了明代理学心学之争上。

(四)佛学的以心传心与基督教的宗教改革

西方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圣经简明翻译、印刷术普及共同让百姓可以自己阅读经典,可以脱离教士口授而自主思考,这让教廷权力者恐慌。我国佛教也经历类似的以心传心阶段。第一义“不可说”初始有利于自修,深入则可能导致既得利益的封闭。打破神秘主义是打破既得利益、实现进步的重要一步。【此处删去XX字】。

(五)最难翻译莫过于儒家思想中的“仁”。

三纲五常中的“五常”考验着翻译者的深层理解。冯友兰翻译的五常如下:仁(human-)、义()、礼()、智()、信(good faith)。五常中含义最深、最难一词概括的是“仁”。冯友兰翻译为Human-,辜鸿铭翻译为“moral ”。

想评论翻译,就要懂得深意,而“仁”的深意又贯穿国学上下千年。《论语》12-22里,樊迟问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的 ,我认为要宽泛于修女所说的爱他人,是一种宽泛的人类美德。《论语》12-2里,仲弓问仁,孔子又回答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6-28里,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后两个章节实际说的是。到了明朝心学时期,程颢认为人达到试自己与万物一体正是“仁”的主要特征。

三、一些创新论述(如中国哲学的宗教意义、提出了新道家新儒家的提法)

(一)常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对此,冯友兰的观点有所回应。The place which has in has been to that of in other .

冯进一步地提出了爆炸性观点,孔子的学说形成的孔教,从哲学升华为中国人的宗教。这个宗教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从董仲舒开始),孔子成为了实际的宗教帝王。原文是:“ in fact a crown or a , he had a king ruled the whole .” “ came to be as even more than a king”,修《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无王者之名,故称“素王”。恐怕孔子要着急的从地下跳出来反对这种捧杀行为。这实际封建帝王与孔教影响力之间的关系,被冯友兰论述成了东罗马帝国与教宗之间关系的意思。

(二)冯创造性地提出“新道家”和“新儒家”的融合观点。

冯友兰: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有价值的

先秦哲学的儒道学派是派别 and 。按照《汉书》说法,“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游侠之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

后来儒、道逐渐融合。冯认为,公元三四世纪,一批道家试图使道家思想靠近儒家,后世称为新道家(魏晋玄学);十一、十二世纪的宋朝,一批儒家使儒家思想靠近道家,后世称为新儒家(宋明理学)。这种融合使得中国哲学既是出世的“other ”、又是入世的“this ”。Neo- is a of , , and .

在新道家章节,冯友兰讲了一个故事,当时的玄学家在儒家靠近道家的基础上,认为孔子更高明于老庄。王弼请教裴徽问:既然“无”是根基的概念冯友兰: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有价值的,老庄叨叨“无”个不停,孔子说都不说“无”,咋回事?裴徽回复:孔子懂“无”,但知道这个太玄妙,根本没法通过论述和讲解让别人懂,所以只花功夫说“有”。而老庄层次不够,只能通过反复论述“无”、更显示了自己在“无”上的短板。我认为这是在领导屁都没放情况下禅宗哲学思想略论,强行论证领导英明的千年来巅峰版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冯对一些学派间的对比

大家的风范不在于细节理论研究,在于将中国宏大的整体哲学派别进行上帝视角的对比分析。

(一)对儒和道的对比

按照《庄子》观点: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 the of man, while what is and in him.

冯友兰的对比分析是: is not a . It is , and not , that the basis in . As to , there is a as , which 道家, and the 道教. as a the of , while as a the of . the of “doing ”, the that of “doing for ”.

冯友兰: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有价值的

(二)道家与法家

道家与法家起头时是两个极端:人性天真无邪vs人性恶。但最终的会合都是“无为”。只不过道家是顺应、低欲的无为;法家是通过政府机制和工具,让统治者“无为”。

(三)秦初和汉初两个思想领域从空白到大一统时期,两个人的建议(李斯建议秦始皇的一律禁绝、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冯友兰也做了对比。

Both aimed at an of the . of all of , as did the Chin , thus a in the world of , the Han one of them, , from among the “ ,” and gave it pre- as the state . It laid the for China’s famed used to .

(四)此外,冯还论述了明朝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争,清朝“汉学”与“宋学”之争。

五、我的几个外行意见

(一)把《世说新语》这种文人轶事自嗨型的典籍用大量笔墨与传统经典哲学思想并列,值得讨论。

(二)大篇幅的将佛学思想的几个流派作为中国哲学史的长篇内容进行论述,值得讨论(讲佛学对中国本土哲学思想的影响是没问题的)。

(三)冯友兰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英文版的《中国哲学简史》,他中文所著后被美国学生卜德译为英文的《中国哲学史》,真正克服语言壁垒,成为对西方哲学界有深刻影响的中国哲学著作。这都是其他中国哲学大家难以企及的。就用他女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蔡仲德对他的评论结束:“早年实现自我禅宗哲学思想略论,中间失去自我,晚年又回归自我。”

标签: 哲学 道家 儒家 主义 孔子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