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家思想

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

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

道教史(二)目录:

道教思想源远流长,从黄帝学术,到尧舜禹的天人合一,夏商周的变迁,再到春秋战国的神仙方士,都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道教正式产生于东汉中后期(约公元184~220年),同时又将诸子百家中道家、儒家、墨家及阴阳五行中部分理论化为己用,经过两千多年的兴衰轮转,逐步形成今天的道教思想。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其中黄便是黄帝,司马迁说:黄帝者,天下共术,黄帝学术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关于黄帝学术中有关道教的内容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天文学,以北斗七星确定天体运行,以八卦五行归纳天地宇宙的理论法则。

2.人文学,认识天地,人鬼,万物,将天一分为二,即物理学意义的天和精神上的天(形而上学),产生神,鬼,人的观念,“道”生万物而非万物,“道”能使神而神,鬼而鬼,所以说道教或道家又叫“黄老之术”,可见在古代就有了道教的雏形。

天人合一-尧舜禹

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

尧舜禹:我们继续搞!天人合一啦

我们一般将黄帝后的尧舜禹称为三代,在尧舜禹期间,建立并逐渐完善天人系统,《尧典》中所谓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强调天人相互关联,顺天应人的政治基础。舜帝在继承尧的基础上,将天人关系宗教化,建立对山川日月的祭祀崇拜,《舜典》中就有焚柴举燎,封禅四岳。到了大禹时代社会文明逐渐进步。三代确立天神人三位一体思想后,对后世儒家天人合一和道教敬天事神等宗教仪式影响颇深,并将此人格化,构成了中国的人文哲学。

大禹后的夏代文明还是比较原始朴素的尚忠文化,简单笃诚人文形态。商汤之后演变为“尚鬼”阶段,即敬天敬鬼敬祖先,使人迷信。到了周朝“尚文”,尧舜的天文知识到了周朝变成了抽象的天文数字和天文思想理论,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干支排比的六十花甲等都来源于周朝,到了周文王父子三人将天文数字理论集大成于《周易》,更是奠定了道教术数的根基。到了周穆王的西周时期,已经有了道教仙家思想的端倪。

到了东周平王,原始封建政治观念松变动,有才智人思想奔放,自春秋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战国至秦,汉初,百家争鸣,实属罕见,后世划分以杨朱,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除此以外,墨家,兵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由此可见,所谓诸子百家,只不过是中国古统文化的各个分支。

诸子百家之外从事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自成一派,为杂家,称为“方伎之士”便是后世神仙思想的渊源,他们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死,与日月同寿天地同休的境界,这种思想影响多位君王去蓬莱,方丈,和瀛洲等地寻求长生秘书,例如齐威宣王燕昭王和后来的秦始皇,在此期间,南方道家玄学思想主讲精神超脱,修身养性,北方道家主修炼丹修炼,到了秦汉后,南北方玄学思想合流演变为后世道教的雏形。

秦统一六国后,由于严苛的法律,地主与农民间土地吞并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农民代表陈胜吴广起义后,沿袭秦王朝的西汉政权,急需缓和秦王朝留下的阴影,偏向于一种“无为而治”的散养政权体系,汉初的“黄老政治”在汉武帝和董仲舒时期被推向高峰,源于董仲舒虽是儒家后辈,但他利用阴阳五行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体系,讲究善恶报应,以及祈求“昊天”降雨,止雨的法术,演习各种仪式,以至于自己登坛求雨,神话孔子,儒家虽未能成教,但浓厚的宗教气息,却为道教的建立奠定基础。

道教思想源于道家,道家是先秦以杨朱,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哲学派,道教虽然是宗教,但在形成后,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著作《老子》封为道教经典之最《道德经》,将道家另一代表著作《庄子》命名为《南华真经》。

而道家经典为何会成为道教思想渊源,原因有三:

首先:源于老子,庄子对于道的模糊解释。在老子看来“道”是超时空的,是天地万物根源,但不同人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说,可谓玄之又玄(《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给“道”下的定义是恍惚不定,深邃幽远,不可追摸却又真实存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继承老子关于道的论思想,但又进一步神秘化,认为“道”不仅产生天地万物,在天地之形成前就已经存在,(《庄子》大宗师篇: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老庄这种神秘的思想和宗教非常相近。

道教也讲道,他们从宗教角度看待“道”,认为“道”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将“道”人格化,奉老子为“道”的化身,老子在道教那里转而为神(太上老君的化身),至六朝(222年–589年,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南北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时,演化出道教无上神灵元始天尊,产生“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又逐渐演化许多天神,地祇,人鬼等道教神仙体系。

其次:道教核心修道成仙和道家哲学神秘主义思想相关联。

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

庄子:来呀!快活呀,教你延年益寿,返老还童,

我也是有一点仙缘的!

道家向来注重养生,老庄思想中都包含长生的胚芽,老子在《道德经》中有:长生久视之道和谷神不死的描述,还主张清静无为等思想。庄子将老子思想进一步发挥,认为修道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庄子》: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生尽年),《大宗师》中南伯子葵问女偊:你为何年龄很大却色若孺子,女偊说:我得“道”了(吾闻道也)庄子还提出一系列修道方法,例如:导引,守一,坐忘等。

除此以外庄子提出修道可以达到“真人”“至人”“神人”等境界,提出次三等人皆出神入化,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用脚后跟呼吸(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至人骑日月,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与天地同寿。总之老庄中关于修道的论述为道教的神仙理论提供丰富的资料。

最后:老庄之后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道家学说的思想核心,稷下道家学派将黄老学说进一步神化。

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

稷下道家学派:我们开个总结会!从头捋一遍

黄帝:最好是从我开始

老子:不带教主?

稷下道家学派:有了!黄老道这名字不错

战国是以宋,尹,田,慎等人为代表的稷下道家学派将黄帝与老子并称,此后崇尚黄老道思想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又经西汉王朝极力推崇黄老道,使黄老道成为东汉末-魏晋时期道教产生的前身。

可见,道家思想是道教思想最重要的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也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道教主要是将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为核心的谶纬之学吸收转化。先秦时期,儒家孔子和孟子将人与人关系上定五伦,即君臣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道家学说的思想核心,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汉代董仲舒将五伦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还将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调整三纲的基本原则。虽说在道教经典中极少提及三纲五常,但道教的伦理道德是以三纲五常展开的,例如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提及:人,天地之子,儿子要尽孝,弟子尊师重道,臣要忠,否则曰不善之罪,就会天地憎,鬼神害,人共恶,虽死然亦有余罪。《太平经》第一次将天地君父师合为一体,为道教“天地君亲师”世俗理论规范的来源,为使道教更好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将人间世界等级搬到了神仙体系中。到了汉朝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更为道教直接吸收,成为道教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西汉以后,对《周易》的研究逐渐增多,发展为易学,道教对易学的吸收和利用主要方方面面,包括道教的政治伦理思想和符箓,内丹,外丹的修炼,阴阳思想和金木水火土五行观念成为了道教鬼神系统理论的重要来源。

道教的人在利用《易》解释“道”时,将《周易》和《老子》合二为一,加上宗教神秘渲染,将“道”和“易”都视作主宰一切的神灵。道教的天尊一词的来源就是以《周易》中天的模型,又如易经八卦也被道教全盘吸收。

符箓是一种像字又不是字的图形,道教的符箓被认为有镇鬼压邪的功用,在《道藏》中有很多以周易八卦名命名的符箓,道教的丹道分外丹和内丹两种,外丹是烧炼金石药物,内丹是以人体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为药物,此种种炼丹方法也受到《周易参同契》(即《周易》)的影响,也被称为“万世丹经王”。

阴阳思想在《周易》《尚书》《左传》《诗经》中均有提及,《尚书》中还有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说法,后齐国邹衍将二者结合为阴阳五行学说,此学说是秦时神仙方术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道家学说的思想核心,董仲舒将五行观念与仁义礼智信相对应,并说,五行是孝子忠臣的行为。而后阴阳五行学说被神化,直接被道教吸收,纳入道教鬼神系统理论中。

《墨子》中宣扬天的意志和鬼神的存在对道教影响很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互帮互助,自食其力思想也来自于墨子思想。

道教史:天人合一-尧舜禹:我们继续搞!

墨子:没错!还有我,道教我也是出了力

阴阳家:滚!

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是赏罚善恶最高神,他说:皇帝行善,天赏之,皇帝为暴,天罚之,皇帝有病,祭祀天鬼,病祛之(《墨子》: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子有疾病祸祟,必斋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则天能除去之。)墨子扩大鬼的范围,不仅人死后为鬼,还有天鬼,山川之鬼,他的思想使人敬畏天地鬼神,以至于在后来道教中将某些神仙方术扣在了墨子的头上,在葛洪《抱朴子-金丹》中提及:墨子丹法,以及精通变化之术的墨子五行记。

墨子提倡自力更生,互助互利也被移植到道教中并扩大,《太平经》中记载互助互利和天下财物是天地中和所生,应共有之。(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工之妙)。早期道教思想对墨子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对道教的信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道教的思想渊源和诸多领域有关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和的结果,同时道教也是一个随时间逐渐演化酝酿的宗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图片来自百度。

标签: 尧舜禹 道教 天人合一 读书 国学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