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家思想

“玄谈”兴起的背景与技巧

“玄谈”兴起的背景与技巧

东汉末年因儒家的经学衰弱,残酷政治环境,作为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在当时经过学人不断的清谈讨论,曹魏放弃东汉以来的察举制“玄谈”兴起的背景与技巧,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思路,决定了魏晋玄学的兴起。

“玄学”发端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当时人更多称之为“清谈”、“玄谈”、“清言”等。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玄谈”兴起的背景与技巧,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谁,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中国学术思想或哲学史者,对魏、晋人的“清谈”与“玄学”,皆列为中国文化演变的主题。关于“玄谈”兴起的背景,多数认为由于政治环境与思想风气所形成,大都忽略两汉、魏、晋以来朝野社会,倾向求仙的风气,与神仙道士等解释“三玄”之学,如《周易》、《老子》、《庄子》的丹经思想。

玄学,是对两汉经学的传承和反动。一方面是得益于经过两汉学者在整理注释,使得魏晋学者有书可读;另一方面由于汉学校订、编纂、辑佚、注释等功夫,把系统的学术弄得稀碎。玄学家认为,读书的本意在于融会贯通,而不是雕章琢句。虽然王弼、何晏等人本身经学功底很深厚,但是他们认为这是“小技”,不是“大道”。

玄学并不是单一的来源于道家学说,也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以道家思想解读儒家经典的成果,他实际上是儒释道深层次的一种整合,以道家思想为底蕴,以儒家经典为阐释方法,同时引入了一些佛教带来的新观念。道家思想,祖述黄帝老子,在战国后期“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成为天下显学,又在西汉初年成为官学。东汉时候道家分裂出两支,一支吸收神仙、方技、儒家伦理、墨家明鬼等思想形成了早期道教。另一只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与儒家、浮屠互相交流融合成为清谈之学。

玄学作为道家思想的新形态,汲取了儒家”本末体用”的方法,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观点。又引入佛教“空观”的一些理念,深度阐发了道家关于“有”和“无”的哲学命题。他们在生活方式上,采取了“任自然”的放达态度,不拘于礼法,不拘于行迹,“非汤武而薄周礼”。这些人嬉笑怒骂白眼世俗,纵酒酣哥放浪形骸。这种精神上的洒脱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谁,举止上的放浪一时蔚为大观。

其实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谁,以“玄学”或“玄谈”的兴起,一概归之王弼、何晏,未免过分,且亦不明其思想渊源之所本,殊非笃论。但自“玄谈”兴盛,使道家论神仙丹道的学术,在思想上,更有理论的根据与发挥,形成为后来道教的哲学基础,实由“玄学”而开辟其另一途径。

标签: 儒家 玄学 道家思想 清谈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