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家思想

(每日一题)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

(每日一题)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

1、从成语无为而治”看无为”的传统文化内涵从成语无为而治看无为的传统文化内涵论文代写成语无为而治最早出自论语 卫灵公:子曰:&squo;无为而治者,其瞬也与!夫何为 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劝告领导者要效法尧舜,为政以德。虽然,后来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提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点,但 两者所说的内涵却是大不相同的,而这个不同则主要体现为无为内涵的不同。就无为的内涵而言,它并不是简单的无所作为或者无意识的活动的意思。李约瑟教授在科学思想史中,把它界定为不违反自然的活动。对此,儒、释、道三家也有他们各自的观点。就儒家而言,儒家是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点的,

2、他们所说的无为而治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强调领导者要为政以德(每日一题)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要从修养自身入手,来治理国家和天下,就 如同中庸里面所说的: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其中的君子笃恭指的就是修身,也就是 孔子所说的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另一层意思是:作为领导者,切忌事必躬亲,而应该举贤授能,群臣分职,就如同新序 ·杂三所说的那样: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无为而天 下治。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可见,孔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是真的无为,而是一种领导战术和策略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有为。至于儒家经典孟子·离娄下所说的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则是把不为看成是有为的前提和条件;而韩诗外传所说的福 生

3、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知足,然后富从之中的无为,则有少欲知足,不违背自然而为的 意思。开题报告 /html///与儒家相似,道家也主张无为,主张无为而治。只是道家所说的无为则含有不乱为,不妄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道法 自然的意思。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还常把无为与无执相提并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认为无为就是不执著于结果地去‘为’,是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而且,他还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 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因此,他说圣人处无为之事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行不言之教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故无失道常无为, 而无不

4、为为无为,则无不治。说到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它其实是以虚无、清静为基础的,既反对以德修身,又反对举贤使能,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 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无为而治。而这些,我们往往只有联系老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老子这种政治思想背后的济世情怀和良苦用心。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混乱,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使得民不聊生。正是在这 种情况下,老子才大声呼吁: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这里的无为其实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婪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只有保

5、持无为, 让人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人民大众才能平安富足,社会自然才能安定和谐。简历大全/html/jia nli/至于佛教,佛教也主张无为。大乘佛经无量寿经上也说:无有忧思,自然无为无相 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不过,佛教上所讲的无为指的是不作妄执,中道而行。从这个意义来说,佛教的无为其实是相对于有为建立的,离开了有为,也 就没有什么无为。所以,佛教上所说的有为无为本是一体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有为的当下就是无为。具体说来,佛教上说的有为,是从行为上说的。佛菩萨既然为救世而来,其本来寂灭而清净的心,必能展现大悲愿力, 广度无量无边的苦难众生,令其离苦得乐。而

6、佛教上所说的无为,则是从心上说的,指的是心不着相万缘放下,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 者正如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地广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可是内心始终都没有执着我如何如何度了多少多少众生,没有执着一个我相, 也更没有执着一个众生相。 而离开了这些执着, 心自然就会很清净, 很自在,一如心经上所说: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毕业综上所述,如果说儒家所说的无为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有为的话,那么道家的无为便是一种合乎自然的不妄为,而佛教的无为则是一种无私无我、自在解脱而抵达涅槃乐的境界。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儒、释、道三家中的任何一家都

7、有着强烈而又深沉的济世情怀,他们都是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的,他们所倡导的无为和有为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每日一题)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相互为用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他参考文献, .The . 6 ed. New York: & Row, 1985., .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 , 1946., .The Plain ondon: Books,1987.Sn ell-H orn by

8、, Mary. Tran slati on : An In . : Joh n ns, 1987.Hu,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n, of .L ondon: , 1951.Leech, , and Jan . A of En glish. : Lon gma n, 1974.Li, Q

9、, and Peng .李庆学、彭建武,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北京: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Lian,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Ma, , and Miao Ju.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Peter. to Tran slati on : Perg mon P,1981.Quirk, Ran dolph, et al. A of Con En glish. L

10、ondon: Lon gma n, 1973.Wang, Li.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Xu,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Yan, .严启刚,英语翻译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Zan , R. W. A Han dbook of En glish : Lon gma ns, 1957.Zhong, .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Zhou, .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标签: 儒家 国学 读书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