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哲学思想

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孔丘

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轲

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人生学问有着“学无常师”和“见贤思齐”,以及“见不贤内自省”和“与人为善”等修为工夫内涵。这一本自孔孟之道的思想论说,后来成为中国人人生修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价值内涵。

对待人生所见到的善与不善,修为工夫于其中皆不可或缺。人有善若己有之,则取以为己善;见人有不善则反身自省,则取以为警戒;己有善与不善,见人不若己好之恶之,则忧之而正之。

“我之有善,惧人之未吾好也;我之有不善,惧人之未吾恶也。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也;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是东汉学者徐干的著名论说和思想主张。

这一著名论说和思想主张,出自《中论·修本》,原文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

君子之于己也,无事而不惧焉。我之有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哲学思想,惧人之未吾好也;我之有不善,惧人之未吾恶也。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也;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故其向道,……昼也与之逰,夜也与之息,此《盘铭》之谓日新。《易》曰:‘日新之谓盛德。’孔子曰:‘弟子勉之,汝毋自舍,人犹舍汝,况自舍乎?’”

这里,重点对迁善改过上“无事而不惧”之修为进行了价值意旨上的阐述和论说,旨在劝人建立学而不已、求善不止的真诚心境。

惧之工夫:我之有善,惧人之未若吾之好。

君子修之于己的“无事而不惧”,体现了人生修为上的忧患意识。“我之有善,惧人之未吾好也”,就体现了这一价值意旨和修为自觉意识。正因有此忧患之畏惧意识,方希望人同于己之好善,而共进于善。

在迁善进善的共勉上,孔子之忧体现了“惧人之未吾好”的价值精神。“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里,“闻义不能徙”,就在惧习人不能好义而迁善的意旨。“德之不修”,是善德不能好之的不修;“学之不讲”,是善德不为教的不好。“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也是共进于善的价值意蕴。

“我之有善,惧人之未吾好也”,体现在仁政上是“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这一使天下人共进于善的境界,乃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人人皆在迁善积善,就是“所过者化”。

在徐干看来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中论·修本》)。“迁善惧其不及”,也是忧惧人不能若我迁善之所好的价值意旨。君子之相求相得,就在于“兴善”上的同好同乐。

在明代儒家学者王阳明看来,“当颠沛之心而不忘乎与人为善者,节之裕也;致自尽之心而欲人同归于善者,忠之推也;不以蕲知为嫌而行其教人之诚者,仁之笃也。”(《悟真录·外集四》)于颠沛之时与人为善,足见节操之高;欲人尽心同归于善,足见忠恕之实;教人之诚而欲人迁善,足见仁化之笃。

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

惧之工夫:我有不善,惧人之未若吾之恶。

君子修诸己的“无事而不惧”,又体现为“我之有不善,惧人之未吾恶也”。忧惧别人不若己对不善的厌恶、憎恶,这是由于只有厌恶、憎恶不善方能使之不加于己身。

在改不善和改过纠错上,孔子也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论语·述而》)为“吾忧”。“不善不能改”之忧惧,体现了惧人未若吾之恶不善的价值意旨。恶不善,方能改过以为善。

孔子赞赏弟子颜渊“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易·系辞下》)的修为,正是在认可弟子“不贰过”(《论语·雍也》)的恶不善之心性修为。

“惧人之未吾恶”,体现了“善罪身”的修为价值意旨。“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管子·小称》)让人见我有不善而恶之,实是帮助我改正不善。使人不罪我者,在于自己闻过则喜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哲学思想,有过不惮改。

人见我有不善而恶之,必然攻其恶而告我以不善,我方可有“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的自觉意识。知人恶之而从自身修为上改之,就能改过不吝。

在徐干看来,“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中论·修本》)“改恶恐其有余”,是有过不能尽改之。“夫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不攻则日甚。”君子相求就有“将以攻恶”的互助,这是由于“恶不废则善不兴”。助人去恶,使人憎恶不善,实是助人为善。

惧之工夫:见人之有善,惟恐我之不能修。

君子修诸己的“无事而不惧”,体现在“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也”,就是“见善如不及”(《论语·季氏》)的修为之心境。惟恐见人之善而我不能修,实是修善的恳切和笃诚。

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

“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的思想主张,又是“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的价值意旨。三人行必有吾师,善于向贤者学习看齐,就能进德不已,而成就品德之大善。

“见善如不及”和“见贤思齐”的修为,彰显了“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的价值追求。有这种价值追求,就能用其力于仁而未见力不足者,见人有善则必修诸己。

见人善而惧我不能修,彰显了“乐取于人以为善”的精神。“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乐取诸人以为善,就是与人为善的共同进善。

“乐取于人以为善”的价值精神,又是“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尚书·秦誓》)视人之技若己有之,就能“善与人同”,而与人为善;心好乐人之圣,就能“舍己从人”,取以为善。

在《大学》看来,“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乃由于人之怠慢。怠慢之心一生,就丧失了不能举贤而先之的忧惧意识。见贤而举以为先导,也是“见善如不及”和“见贤思齐”的修为。

见人善而惟恐我不能修,就能一心向道,“昼也与之逰,夜也与之息”,日新其德。“日新之谓盛德。”(《易·系辞上》)人当自勉,“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中庸》)自能迁其善,则人助我为善。

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

惧之工夫:见人有不善,惟恐我之必若彼。

君子修诸己的“无事而不惧”,体现在“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上,就是“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的价值意旨。有这种戒惧之修为,必然不愿不肯使不善有诸己。

“见不善如探汤”的价值意旨,彰显了“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里仁》)的人生修为。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则善莫大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是“有不善未尝不知”的重要修为路径。见人不善以为鉴戒,汲取教训,就能防患于未然。

“见不善如探汤”和“见不贤而内自省”,体现了“恶不仁”的价值精髓。“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论语·里仁》)耻于为不善而不使不善加于己身,就是惧我必若彼之不善的价值意蕴。

在《大学》看来,“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见不善不能退,退不能远,实为人不能自省的过咎。有此茫然昏昧的过咎,必然无有“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的忧惧意识。见不善而自觉退以远之,方能使不善不加诸己身。

惧之工夫:求诸己而务本,求诸人而务末。

人之修为,莫不有治道,而用之则异。忧惧的修为工夫,基于治道“或用乎己,或用乎人”而有的求诸己意识。求诸己而用于己者,在于务本;求诸人而用于人者,在于追末。

先务其本,迁善改过,故能“德建而怨寡”;先追其末,掩过去善,故是“功废而雠多”。不能求诸己而责诸人,必是“见人而不自见”之蒙,“闻人而不自闻”之聩,“虑人而不自虑”之瞀。

求诸己者,就在明晓“明莫大于自见,聪莫大于自闻,睿莫大于自虑”的道理,而修诸身。若能“举甚轻之事,以任天下之重;行甚迩之路,以穷天下之远”,就能达致“德弥高而基弥固,胜弥众而爱弥广”的人生境界。

曾子有言:“或言予之善,予惟恐其闻;或言予之不善,惟恐过而见予之鄙色焉。”(《中论·贵验》)人言我之有善,而我惟恐过誉,则不敢有骄怠;人言我有不善,而我惟恐让人见我有鄙色,则喜人告我有过。

修诸己而责诸身,就能“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犹如“追兔惟恐不逮”一样,有进业奋斗之弘毅而心无退色。既能迁善不懈,又能改过不吝。对于人生修为而言,闻过不改,乃是丧其良心;思过不改,乃是失其诚意。失意丧心,祸乱必及于身。

人性之所怠,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存乎孤独。君子敬孤独而愼幽微,就在戒惧不怠。有戒惧意识,方能勿以善小而不修,勿以小过而不改。日日闻善,则进学不怠;日日自省,则修身不堕。人生的迁善改过,当要终身亹亹而不辍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哲学思想,没身而后已。

人若能求诸己而反诚诸身,就能以“称身之过”(《管子·小称》)为自强,以“治身之节”为自尊,不“以不善归人”为担当。见己有过而责诸身,就能忧惧而自警;见功有善而归于人,就能让人亲人誉。

徐干的我有善而惧人未若我之好,我有不善而惧人未若我之恶;见人善而惧我不能修,见人不善而惧我必若彼之思想论说,给予我们的人生价值启示是:

见人善而惧我不能修,是惟恐善不能有诸身的诚恳之心。诚恳修善,积善不息,就能乐取人善以为己善,自得其乐。

见人不善而惧我必若彼,是惟恐不善加诸己身的戒惧意识。戒惧改过,止恶不吝,就能闻过则喜,而除恶务尽。

我有善而惧人未若吾之好,是与人为善的自觉担当。助人为善,让人好善乐义,就能共进于善,相得益彰。

我有不善而惧人未若吾之恶,是劝人去恶的责任承担。助人去恶,使人改过无恶,就可共同进步,相互帮衬。

见贤思齐焉,见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标签: 修为 见人 君子 论语 工夫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