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哲学思想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文|章鱼哥

尼采丰富的哲学著作中多次出现“儿童”这一意象。并与尼采哲学思想的基调——重估一切,肯定生命相一致。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儿童”意象最集中地体现了尼采对教育的思考,呈现为独特的教育理想。

与当时德国现行的教育状况相比,其教育思想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不同,主要表现为:

由内而外且“自我创化”的精英化教育、与“自然”结盟的“非功利”教育;培育更强的人的理想化教育。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一、“儿童”意象、“儿童”教育与理想化的教育

尼采对现存的文化多抱有否定的态度,他要颠覆传统,建构“未来哲人”。“未来哲人”是“儿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一种更高等的人。

他们所具备的品质也构成了尼采赋予“儿童”意象的实质内涵。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总的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品质:一、强健的精神与心灵;二、充沛的感官与本能。

又因为现实中的儿童只是更接近这种状态尼采的三大哲学思想,所以儿童教育要以这两种基本品质作为内容与方向,才能无限接近于尼采建构出来的“儿童”意象的状态。

只有身体与心灵、感官与精神都强大的人才能去创造,两个方面的品质缺一不可。

“儿童”意象的内涵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身心强大者,最终指向“创造”。

身心强大者敢于毁灭与清空,更善于创造,创造才是终极目的。“天才要么生产,要么孕育。

”未来哲人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成为新的东西,意味着新的事物,体现着新的价值”。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他们要做发令者与立法者,过去与现在发生的都只是他们的手段与工具,他们要将创造之手伸向未来。

尼采的“儿童”意象既肯定生命,又要求超越生命。首先是“生命”问题,他以身体的存活为基础,把健康激情生命力当作美德。

然后是“什么样的生命”问题,在此尼采希望对生命本身进行超越,以一种主人的态度去承载生命,承载所有存在的可能。

在不断的自我克服超越之后自由创造,从而使得可能变成现实。

尼采的儿童观激情美好却也残忍,所以可操作性不强。

一方面,人的所有存在着的可能需要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才能实现,而作为个体的人始终是有限的。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另一方面人持续不断的对自身进行超越和克服是对人的惰性的否定,尼采肯定本能否定奴性,而惰性本身到底是本能的一部分还是奴性的一部分是无法界定的。

所以在这个逻辑上,尼采的哲学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从他的哲学内部看不出对惰性的否定有损本能。

虽然尼采的儿童观自身充满了矛盾和悖论,但我们依然还要去研究,就是因为其提供了一种完美的方向,一种想象的可能性。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二、强调感官与精神丰满状态的“儿童”教育

未来哲人首先在感官上占有很大优势。尼采认为这个世界不存在“纯粹的精神”,所有的精神都有其生理依据,所以他提出了生理心理学,对所有的精神进行生理归因。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未来哲人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感官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法。

1、以生命为尺度重估一切价值。

捍卫生命是尼采多本著作的主题,与叔本华不同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尼采的本能所谋求的“就是要为生命辩护”。

“对生命的肯定既是一种对非特定激情的自然表达,又是一种对悲观主义与绝望的恰当回应。”

“生命”的概念在尼采思想中占有显赫的地位,那么所谓生命究竟指什么,尼采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定义,他只说“生命就是权力意志”,但这种解说并不够清晰。

读者需要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和探索。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这里也需要借助他人的观点:“尼采只可能把生命理解为必须通过不断否定明确性而追求并保持其开放性的整体。

这个概念是目前唯一与“生命”相适应并能与“生命”的无序性和矛盾性相抗衡的概念。”

也就是说生命和世界其它存在一样,依然是不确定的整体,这种不确定性就体现在流动生成性上。生命的流动生成性要求我们以生命为尺度进行价值重估。

价值重估“必须是那些自发的运动全都在场,新的、未来的、更强大的运动。”

如果说生命意味着某种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以此为标准来进行价值重估呢?

“每一个个人都可以根据下述一点得到审查,即他体现的是上升的生命路线还是下降的生命路线。”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如果一种行为或选择能体现上升的生命路线,那么无论道德和文化如何否定它,那它都是有价值的。

反之,如果其体现的是下降的生命路线,那么无论道德和文化有多么的赞扬它,那它都是有害的。

上升的生命路线指的是人的可能性不断被实现,生命意志的权力不断得以增强;下降的生命路线指的是人的固化弱化和缩小。

“当人们不把生命的重心放在生命上面,而是将其转移到彼岸移入虚无,那么人们就完全夺取了生命的重心。个人不死的大谎言摧毁了本能中所有的理性和自然。”

当人们把重心放在生命上,并以之为评判标准来衡量行为与万物的价值时,我们的感官才有存在的合理性。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2、肯定人的本能,顺应人的天性,反对禁欲与苦修克制,重视个体生命体验。

人的本能中藏着这个人的天性,是它们让这个人对世界充满个体性的体验,这些个体性的体验使这个人成为有别于其他人的存在。

“是这些本能基础赋予认识以动机、能量、方向和情绪高涨的色彩。”

所有我们的文化应该对人的本能和天性给予充分的肯定。

“仔细看来,不管什么信仰,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只是本能”。

“每种动物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都本能地追求最有利于完全释放其力量、达到最大权力感的诸条件构成的某种最优方案。

在这条通向最优方案的道路上,每种动物都同样本能地、带着一种‘高于一切理性’的精细嗅觉断然厌弃一切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干扰和障碍。”

在尼采看来“禁欲与自我克制”就是生命释放其能量路上遇到的干扰和障碍,它们压抑本能也终将被本能打败。正确的做法应该重视个体经验。

尼采认为个体经验是一种比公共经验更有价值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个体对这个世界的个性化的感受,就如同他评论自己的论著时所讲的那样,他只写他自己的感受与经验。

个体化经验背后藏着人的本能、激情和欲望,重视个体经验就是在顺应人的本能与天性,人的感官也由此得以充沛。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3、以“整体”抵抗“片段”。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是一种精巧的钟表机械,其中由无数众多的但是都无生命的部分组成一种机械生活的整体。

政治与宗教,法律与道德习俗都分裂开来了;欣赏和劳动脱节,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脱节。

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工业生产逐渐成为人类生产方式的主流,人变成了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被严重的片段化,这严重地割裂了人作为人的完整性。

尼采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看到大多数的人将自己表现为片段和部件,“只有当人们把它们合计在一起时,一个人才会冒出来”。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虽然是对现代社会同一现象的观察,但是尼采并没有完全复制席勒的观点。

尼采站在一个更加广泛的角度看待这一现象,认为“所有时代、所有民族就都有某种碎片性质:人是一件一件地发育起来的”。

尼采意义上的整体是对“综合的人的实现的探讨”,指向未来的某种完整的人。

这种人是未来哲人,他们化解相互对立的“片段”,站在道德的彼岸尼采的三大哲学思想,把片段的融合成整体。

生命中的权力意志、原始力量本身就充满矛盾、相互抵触尼采的三大哲学思想,只有化解对立追求整体,才能护全感官。

章鱼哥尼采:儿童意象与理想化的教育理想

“儿童”教育在此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去有意识的呵护儿童的感官。

“儿童”意象在此被注入了尼采独到的内涵:上升的生命力,强大的本能与充足的个性化经验、作为整体的个体。

标签: 尼采 存在主义

梅花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