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材料二题型解析及答案

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材料二题型解析及答案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来削弱它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外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摘自[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材料二题型解析及答案,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

解析及答案

1.答案:C解析:据材料“富之”“教之”,可知孔子用简单的语言,强调了富民与教民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富之”“教之”,与仁政、以德治国无必然关联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材料二题型解析及答案,故A项错误;B项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受统治者重视程度不符,错误;租佃经济是土地私有的产物,故D项错误。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著《春秋》的特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孔子对于礼崩乐坏现象的态度,没有涉及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孔子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对礼崩乐坏的态度,与开创私人讲学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可知,《春秋》中体现了孔子治国理念,故D项正确。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孔孟儒学思想。孔孟处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无法统一信仰,材料也无法体现儒家统一信仰,故A项错误;儒家提出仁政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进而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可知孔孟将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用礼义道德来遏制人欲的是理学,故D项错误。

4.答案:B解析:传统儒家注重“礼治”思想,材料明显是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故A项错误;材料中“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信息说明荀子强调“礼法并用”,继承了传统儒家中“礼”的思想,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荀子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故D项错误。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材料“钓而不纲”体现的是尊重自然、克制节约的品质。A项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项“节用”与“使民以时”体现了节省民力、顺应农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C项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排除;D项体现的是君臣关系,排除。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儒学。“先王之道”是儒家津津乐道的,不等于儒家主张复辟西周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儒家的“先王之道”和“三代”说主要是就社会的政治构想而言的,不属于社会道德水平方面,故B项错误;题干认为“先王之道”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三代”说是“迂阔而不懂世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倡导的“先王之道”和“三代”说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局势,即其主张没有能够顺应当时政治需要,故C项正确;D项所述内容不符合题意,错误。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儒家的平等精神。“法不阿贵”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己和人的关系,与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相符,故B项正确;患寡是财物方面,与材料中“人格平等”不符,故C项错误;推崇贤能,与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不符,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据材料“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可以得出韩非子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故C项正确。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共同点。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在某些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见解,并不是强调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是法家的基本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秦朝才建立,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们的共同见解是重视规则和秩序,故D项正确。

10.答案:B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化融合。“内诸夏而外夷狄”中“诸夏”指中原地区,“夷狄”指少数民族,这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少数民族的色彩。其后孟子提出“用夏变夷”的概念,发展了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单纯强调“华夷之防”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从孔子的“华夷之防”发展到孟子的“用夏变夷”,其实都在坚持夷夏观念,并未放弃,故B项错误;C项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错误;分析材料,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族观,适应了时代需要,并未背离孔子的民族观,故D项错误。

12.答案:A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诸子学派虽都论证“治道”,但政治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主张维护奴隶制,有的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并非诸子学派都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儒家学派如孔子主张维护“周礼”,维护奴隶制度,故C项错误;儒家学派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

13.答案:(1)思想:轻徭薄赋;发展农业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兴修水利,藏富于民;主张节俭。(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小农经济兴起;赋役沉重,民众不堪重负;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影响。

(2)新内涵:劝课农桑,扩大出口;鼓励开矿,维护利权;主张采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以工立国;实行保富政策,鼓励富人投资新式企业。(任答三点即可)

历史作用:冲击了落后的自然经济,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有利于推动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初步体现了民族意识,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掠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真正实现。

14.答案:示例信息1:内容不同。

韩非子: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主张严刑峻法,认为法律是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

西塞罗:强调自然法的理性、正义原则,认为自然法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永恒性。

说明:韩非子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战争频繁;思想上百家争鸣,文化繁荣;小农经济产生,韩非子从维护专制统治的角度形成了严刑峻法的法律思想。西塞罗时期,罗马法成为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人文精神传播;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繁荣,因此他的法律思想体现自然法观念。

信息2:效果不同。

说明: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指导了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为罗马法的成熟奠定了思想基础,维护了罗马的统治。西塞罗的一些法学思想成为近现代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标签: 儒家 国学 孔子 西塞罗

梅花相关内容